遂平老人李国新鲁山报恩资助贫困学生十几年! |
|
发布时间:2007-02-01 20:48:19 发布人:平顶山信息网|平顶山同乡会|平顶山商会|平顶山论坛 新闻来源:CCTV |
|
CCTV.com消息(共同关注):河南省鲁山县江河高中的杜老师,是今年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,对于自己的这份工作,杜老师充满了热情,对于学生,杜老师更希望他们能够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好朋友,但让她没有想到的是,就在她开始接触学生的第一天,一个名叫石艳飞的学生就对她撒了一个谎,石艳飞从学校附近找来了一位修鞋老人,冒充他的亲伯父,骗取杜老师同意了他在校外住宿的要求。一个偶然的机会,杜老师发现了事情的真相,面对修鞋老人和学生的欺骗,杜老师们不仅没有生气,反而被那位修鞋的老人深深地感动了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    她就是那位被骗的杜老师,是江河高中高一8班的班主任,杜老师告诉我们,被骗的经历起源于今年新生报到的时候。
    杜舒忆 班主任:我前面刚开始人围的可严,因为那时候天比较热嘛,我当时心里面比较烦燥,最后人总算少了,心里面比较轻松,最后就有一个学生,声音可胆怯,就说,老师,我现在带的钱不够,然后能不能就是说能不能先报道。
    他就是那位向杜老师提出缓交学费的那个学生,叫石艳飞,对于他的请求,杜老师很快答应了,随后,石艳飞又向杜老师提出了另外一个请求。
    杜舒忆 班主任:他就提出老师我能不能在外面,住在外面,在亲戚家,我当时就想,他亲戚家,我说亲戚家谁家?他说我大伯家。
    杜老师告诉石艳飞,按照学校的规定,学生要求在校外住宿的,必需要得到学校和家长双方的同意,并签订有关学生安全的协议,第二天,石艳飞带着一位老人来到了杜老师的面前。 
    杜舒忆 班主任:他就跟我说是他是石艳飞他的大伯,当时他一直说大伯,一直这样说,所以说整个谈话下来,我还以为他是他大伯,是他亲大伯有血缘关系。 
    石艳飞告诉杜老师,自己的父亲在外打工,母亲有病,所以只能让自己的大伯来学校办理手续,对于石艳飞的解释,杜老师认为很合理,于是同意了他在外住宿的请求,并且还帮忙为石艳飞办理了校外吃住的手续。
    然而,谎言并没有延续多久,就在开学后的几周,杜老师偶然经过石艳飞在外住宿的地点,是一个很小的修鞋铺,修鞋的师傅就是这个自称是石艳飞伯父的老人。
    杜舒忆 班主任:正好走到他那个门口嘛,大爷非要拉着我也让我进去,然后我就进去了,底下就开始聊天,开始聊天的时候,我无意当中,就是说他们那个小房间也比较小是吧,我随意四周开始打量的时候,看到他那个相框,就是照片,很多照片,我就问这样一句话,我说大爷,您这么多孩子啊,因为很多都是跟大爷的合影嘛。我就说,我说大爷您这么多孩子,大爷说了这样一句话,是啊,那些都是我们的孩子,包括你,也是我的孩子。大爷说这句话,我当时心里面就有点纳闷,+我就感觉这大爷有点不恰当吧,然后我就说,我说大爷您真的这么多孩子,然后大爷才开始给我讲他的事。
    就在老人给杜老师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后,杜老师才明白,石艳飞与这个所谓的“大伯”没有一点亲戚关系,是开学前才认识的,那么,刚刚认识的老少两人为什么要合伙骗老师呢?
    鲁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,而石艳飞的家又在县里最贫困的山区里,就在他今年考上了江河高中的时候,姐姐也考上了一所职业技术学校,家中无力承担两人的学习费用,父母一度准备让石艳飞放弃自己的学业。
    妈妈:他自己老想上,给他找了200块钱,给他拿着上学走了。
    拿着父母给他借来了200块钱,石艳飞左右为难,学校光报名费用就要350块,想找家里多要,已经不可能了,放弃报名吧,自己又实在舍不得放弃学习的机会,就在石艳飞徘徊在江河中学的校门口时,附近的居民告诉他,有一位叫李国新的修鞋老人资助过学校里许多贫困的学生,也许在他那能够寻求到帮助,为此石艳飞来到老人的修鞋铺里。
    李国新:他来了,我咋把他撵走啊。我说你去报名,当时没有报上,我说你拿钱来了吗?他说拿了200块钱,我说二百块钱是谁给你的?俺爸借的。我的心就凉起来了,这回可碰上了,又碰见了一个老冤家,这不走了,就扔这儿了,我掏150块钱给他了。给他还不好意思,还说我不上了,我回家。我说那哪中,你爸将你搁我这儿走的,快去报去吧。报去了,到那报上了。
    在学校报到完后,石艳飞才知道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在校内住宿,除非有家长的同意,为此,石艳飞再次找到了老人。 
    就这样,老人不仅为石艳飞补齐了学费,还免费供他吃住。也因此有了李国新老人冒充石艳飞大伯的小骗局。
    在和李国新老人交谈中,杜老师听说像石艳飞这样的孩子,老人资助的已经有十几个,资助的时间长达十六年之久。
    老人说的是实话吗?他为什么这样做呢? 
    接下来,李国新老人给杜老师讲了自己几十年前经历的一场灾难,讲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对自己的好,杜老师听得热泪盈眶。老人讲灾难以后自己16年的传奇报恩经历,老人感慨颇多,杜老师也是唏嘘不已,可是她怎么还是说服不了自己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,这样的事情会在这个老人身上发生吗?那么老人讲述的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?
    李国新今年已经73岁了,十六年前老人从河南省的遂平县来到了这里。在记者面前,老人为我们重复了那个让杜老师难以相信的故事。
    1975年8月,持续的特大暴雨使河南省数十座水库漫顶垮坝,河南省有29个县市被淹,其中1100万人受灾,超过2.6万人死亡,经济损失近百亿元,李国新老人所在的遂平县文城公社受灾尤其严重,在这次灾难中,李国新全家十几口人也都被卷入了洪水之中。
    李家13口人在这次灾难中最后幸存下来的只有4人,洪峰过后,村庄荡然无存,洪水依然没有退去,幸存下来的人们都挤在了地势较高的地方等待着政府的救援,饥饿在继续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。就在这时,政府派飞机空投下了救命的烙饼。
    在事后李国新打听到,那些救命的烙饼是河南鲁山县的群众专门给他们烙出来的,大水退了以后,各地的救援物资陆续送到了灾区,李国新也领取到了一些衣服和7双布鞋。正是这些布鞋又让李国新记住了鲁山县的江河厂。
    李国新:孩子还光着脚呢,叫你孩子穿吧,我一看正合适七岁八岁的,不孬,我就拿回家了,谁知道怪好,孩子穿上也挺满意,我拿到外面给它补补,如果不是再给它补补,这个事不会发觉。我一瞅,鞋里面藏有一个纸片。想不起来“江河,叫某某人”。那时候都记得,我想哪一个江河啊,我对这个地方挺熟,我说这县周围我都知道啊,不知道这个地方。知道不知道放着吧,这个条子,这是人家的好意。要以后这个条子有用着的,也感觉到。
    后来,这张纸条在一次火灾中烧毁了,李国新也记不起了恩人的姓名,但“江河厂”这三个字却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,以后一定要报答江河厂人也成为了李国新最大的心愿。
    经历了灾后的生产自救,李国新老人的生活逐步得到了改善,不仅为自己的两个孩子盖了房子,娶上了媳妇,经济上还有了很大的结余, 寻找恩人当面道谢的念头也是越来越强烈, 1990年,老人怀揣几千元钱,开始了自己的感恩之旅。
    江河厂原本是一个军工企业,全厂职工加上亲属超过万人,再加上厂内大部分原有的职工已经迁到外省的另外一个厂区,靠上门逐个打听的方式,找到恩人的可能性实在太小了,但是老人并不甘心就这样离开这里。
    老人原来计划用这种修鞋的方式,5年内报答完江河厂人对他的恩情,然后回到家中,然而就在接触到一些贫困的江河高中的学生后,老人改变了自己的主意。
    李国新:这个孩子是来的时候他拿的照片,小脸瘦的,那时候花一块多钱一天,那才苦。那时候接触他,认识他的时候,我说你这孩子十几了,他说十七了,我说你咋这么瘦啊,我说一天吃多少,他说吃一块六毛钱的伙食。
    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,李国新老人的修鞋铺里多了来来往往吃住的学生,而且十几年来就没有间断过。
    在江河中学高考的光荣榜上,曾经接受过李国新老人资助,如今已经考上了不同的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就有5人。
    从开始寻找恩人到后来为学生免费修鞋,再到后来资助学生上学,老人的感恩历程真的是让人感动,但是李国新老人今年已经70多岁了,如果那个曾经送烙饼,捐献布鞋的恩人还没有找到,他感恩的历程还要延续多久呢?在遂平县的老家,难道没有他的牵挂吗?
    老人告诉我们,今年本来准备不再资助学生了,因为自己也明显感觉到已经力不从心了。
    但是石艳飞的到来,又打乱了老人的计划。在石艳飞住下来后,李国新老人也决定在鲁山县再多待上三年。
    李国新老人的家在河南省的遂平县,离鲁山县?公里。就在李国新老人决定继续留在鲁山县江河时,老人的家人却是十分着急起来,李国新的小儿子告诉我们,李国新老人其实也不是他的亲父亲而是伯父,在1975年8月的那场洪灾后,李家就剩下了李国新和他弟弟以及两个侄儿,从那以后,李国新就把两个侄儿精心照顾到他们成家立业。 
    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养育之恩,孩子李永彦希望老人能够早日回到家中,让他们来好好报答老人的恩情。
    虽说家人盼望着老人回家安享晚年,但是老人却不答应,他说要等石艳飞考上大学才能回家。老人16年的感恩历程如今也深深感动了鲁山县江河人,他们也决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寻找那位捐献鞋子的好心人,圆了老人这个心愿.
(本文已被浏览 673 次)
|
|
|
|
|
| |
|